close
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近年來,自存倉吉安市著力把生態建設作為改善城鄉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滿足群�期盼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探索出一條經濟和生態平衡發展的新路。文/記者王文人居改善從生態入手把森林引入城市,城市添了幾分魅力;挖掘古韻,廬陵文化綻放異彩,城市有了獨特個性。從2008年到去年底,吉安市3年完成綠化造林284萬畝,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52億元,森林覆蓋率達到67.6%。在城市,緊扣“綠色生態、地域文化”、做大城市規模、提升城市經濟、滿足市民需求推進建設,讓居民生活更美好,城鄉同治,建管並重。在農村,堅持“五美”原則(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建設美麗鄉村,並且根據農村實際,總結了“八不”“八多”原則(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不等靠要、不佔用農田建房、不沿馬路搞建設、村莊不搞寬馬路、民居門前屋後不搞過度硬化,多依山就勢、多因地制宜、多搞廬陵風格的坡屋頂、多搞庭院綠地、多搞村莊綠化、多發展產業、多保留古跡、多發動群�),實現“村莊生態美化、村落整體綠化、房前屋後庭院綠化”。環境保護從生態著眼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時,不忘呵護藍天碧水。“有村就有樟、無樟不迷你倉新蒲崗村”,千年廬陵古訓被續寫。古樟成林、林帶圍村、樹陰蓋路,成為許多村莊一大風景。建設為古樟“讓路”,讓古樟“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佳話頻傳。吉安先後頒佈了《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建設區大樹收儲辦法》等,對全市1.4萬株名木古樹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懸掛保護牌。60萬畝楠木上山、500萬株樟樹護村、100萬畝油茶富民……一年來,全市新增楠木6萬畝、油茶10萬畝、花卉苗木5萬畝、樟樹100余萬株,建立林下經濟基地40 余萬畝。吉安縣橫江公塘村、吉州區釣源古村等,一批古村通過鄉村綠化與古樹群落保護、歷史文化傳承、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成為鄉村旅遊的優質資源,帶動了經濟發展。產業選擇從生態出發吉安市堅決抵制用犧牲環境換來GDP與發展速度。在產業選擇上,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發揮比較優勢,堅持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融合式發展。目前,吉安市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化工、綠色食品、機械製造、新能源和微生物農藥等“6+1”支柱產業,已有5個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吉安的實踐說明,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大膽探索和勇於創新。只有立足實際、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走出一條科學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才能加快推進本地區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迷你倉出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