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11月17日,北京甘家口大廈有限責任公司隆重推出“第三屆繽紛購物節”大型營銷活動,服裝服飾、家用品等大部分商品滿200返120/100/80電子回饋禮。與此同時,“甘百第六屆時尚羊絨保暖購物節”也全面�動,羊絨品牌推出大力度滿返活動及一口價商品。購物節期間,百貨類商品推出了精彩紛呈的“樂享禮”活動,如“繽紛購物抽大獎”、“繽紛購物滿額贈禮”、“繽紛簽到禮”等。同一時段,甘百超市也為顧客朋友們準備了多重“繽紛好禮”,如“幸運大轉盤”、“加價購”等,同時還有新疆、四川特色商品供您品嘗挑選。mini storage
- Nov 12 Tue 2013 09:47
甘家口大廈第三屆繽紛購物節開幕
- Nov 12 Tue 2013 09:40
臺灣
受美國QE退場舉棋不定影響,mini storage拖累新興市場表現。先機環球投資(Old Mutual Global Investors)則表示,新興債市在拉回整理後,投資評價具有吸引力,預期未來6到12個月外債利差有機會收緊,新興貨幣將在未來12至18個月升值,惟宜留意匯市波動性仍高,目前正是布局新興債市的契機,新興債更已成為策略投資人的最愛。先機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基金委外顧問Stone Harbor產品經理葛佛斯(David Griffiths)分析,前三季新興債券表現相對疲弱,三大新興債券指數跌幅從7.56%到2.51%,利差擴大從36到84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百分點)不等,其中又以流動性較高的新興債券種受創程度最深。葛佛斯表示,新興債的拉回整理,主要是市場憂心聯準會緊縮量化寬鬆政策,以及新興市場經濟成長趨緩幅度高於預期,導致今年5月至8月間新興市場債市爆發龐大賣壓,另一關鍵賣壓來源是投資人調整配置部位而產生的流動性緊縮、市場持續下挫儲存若深入分析資金流向的類型,葛佛斯指出,零售投資人資金外流幅度最大,但策略性投資人則是持續加碼新興市場債券,其中不乏機構法人,為何這些大型投資者堅持投資新興債市,關鍵就在新興市場基本面依舊穩健,且普遍而言更勝以往。今年以來新興債承受不輕的賣壓,葛佛斯認為,卻造就布局新興債市的最佳契機,QE延遲退場,9月的新興債回升,利差也跟著收斂,惟年初迄今仍呈現擴大走勢,目前投資評價依舊具吸引力。策略投資人持續看好新興債券的關鍵,就在眾多新興市場的政府負債與財政赤字皆低於先進國家,2013年下半年已開發市場成長漸強,新興市場成長穩健,新興債目前不僅價格相較各類債券便宜,還有堅持基本面支撐。先機環球投資和Stone Harbor看好新興債新的投資機會,在主權外債方面,將逐漸增加投資比重,並趁最近新興市場拋售潮中覓得投資機會,特別是在受創最嚴重的本地和外部主權資產部分。另外,在資產配置方面,將加碼本地貨幣債券,並降低表現不如指標的公司債比重。(項家麟)迷你倉
- Nov 12 Tue 2013 09:32
全國版) - (首架國際貨運包機從珠海機場起飛 珠海航空物流邁向國際化
隨著丹馬士物流的首架國際貨運包機自珠海機場起飛,迷你倉珠海機場近20年無國際全貨機航班的歷史終於畫上句號。作為珠海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珠海機場今年以來客運運營態勢良好,前三季度旅客吞吐量增幅更高達41.6%。但相對而言,珠海機場的貨運發展增幅則較小,且航空貨物運輸均為國內航線,而丹馬士項目的落戶標誌著珠海航空物流邁出國際化的重要一步,珠海機場在國際貨運方面的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挖掘。除空港之外,隨著珠海與中遠集團的深入合作、西江戰略的全面推進,珠海的海港經濟也正在物流國際方面持續發力,海港、空港“雙港”在推進國際化方面的的齊頭並進,將為港珠澳大橋時代的珠海物流奠定強勁的支撐。與世界500強合作推動國際航空貨運常態化6天前,一架南航波音777全貨機載起78噸微軟最新的電子系列產品,順利抵達阿姆斯特丹。它的起飛意味著珠海機場首次開通國際全貨機業務,也實現了機場首次與歐美國家的臨空對接。“這對珠海機場而言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結束了珠海機場近20年無國際全貨機航班的歷史。”該航班包機的“主人”是世界500強企業馬士基集團旗下的丹馬士物流公司。據瞭解,該公司專門為微軟等企業空運貨物而設此航班包機,首期物流近2萬噸,計劃從11月5日至12月底完成包機任務。貨物將從珠海機場出境,空運至阿姆斯特丹、洛杉磯、倫敦、芝加哥、紐約、巴黎等歐美城市,初步估計包機數量最高至每周15班。以丹馬士項目為契機,未來珠海機場有望與馬士基集團建立起包括物流、港口、能源等全方位的合作關係,以國際航空物流業務為切入口,全面推動珠海國際貨運常態化。“有了這次順利合作的經驗,我們將與珠海簽署全面合作戰略協議,爭取儘快將包機業務轉變為常態貨運班機。”馬士基集團相關負責人說。航空物流發展迎來關鍵期據瞭解,雖然珠海機場已建成多年,但在貨運、航空物流方面的發展卻一直沒有太大的增長,尤其是受到沒有永久口岸的限制,國際化貨運物流幾乎是一片空白,此次丹馬士項目的�動,使珠海航空物流步入新的時代。廣東省政府參事陳鴻宇指出,珠海有良好的機場設施,具備航空物流走向國際化的硬件條件。“這次開通國際貨運航班是很好的起步,將為下一步實現國際貨運常態化打下堅實基礎。”“開通國際貨運航班有利於珠海全面完善通往國內外的空中航線,為促進珠海航空物流走向國際化構築起更為便捷、順暢的空中橋樑。”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耀輝表示。更重要的是,永久口岸的建設也有望迎來新的突破。就在日前,珠海市口岸局副局長張松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按照計劃,珠海將爭取在明年10月份之前實現設立機場永久口岸的目標。世界500強企業的落戶、永久口岸的有望開通,再加上港珠自存倉大橋建設以及珠海當前良好的發展態勢,珠海的航空物流迎來了關鍵機遇期。“未來珠海把港珠澳大橋、高鐵和各高速公路連成一個通暢的交通網絡,可以吸引中山、江門甚至雲浮、湛江等客貨選擇珠海機場。”省委黨校原副校長陳鴻宇表示,“隨著珠海加快構建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將達到最大化,為機場提前搶佔物流市場提供有利基礎,這為其走向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他表示,航空物流運輸的主要是附加值較高的貨物,這與當地產業結構有直接聯繫。因此,要發展國際化的航空物流,就必須建立起堅實的產業經濟基礎,“目前珠海正在重點發展‘三高一特’產業,這些產業都具有附加值較高的特點,隨著其加快建設,可以為珠海航空物流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加固國際化基礎“雙港”加速進發海港、空港是珠海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除了空港在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海港也在加快走出去,尤其是走向國際化的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在機場旅客吞吐量大增的同時,珠海港口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也分別同比增長32.5%和13.7%。其中,擴大國際市場成為珠海推動海港發展的重要方向。今年5月份,京漢航運在高欄國際碼頭開闢“高欄—越南”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後,9月7日,珠海與中遠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速推動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建設。“我們將以‘世界眼光、全球視野’來謀劃珠海港口的發展。”珠海港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爭取用三至五年時間推動珠海港進入世界級大港的行列,港口吞吐能力超過2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突破500萬標箱,並聯手中遠集團共同把珠海港打造成覆蓋粵西、北部灣及海南等華南外三角區域的中轉基地,為珠海企業參與全球經濟中高端競爭搭建重要物流平台。據介紹,珠海港將爭取在年底前完成高欄港15萬噸級主航道施工招標工作並籌備動工,與合作伙伴香港和黃協商,爭取年底開工建設高欄港3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珠海港目前正在積極尋求戰略合作,打造糧食、鋼材等大型專業化泊位,進一步擴大港口產能,並發揮珠海港在江海聯運、海鐵聯運方面的獨特優勢,謀劃在廣珠鐵路沿線及重要物流節點設立無水港,儘快構建珠海港‘多式聯運體系’。”在港珠澳大橋加快建設的情況下,空港、海港在國際化方面的頻頻發力,使珠海未來物流產業的發展有了更充足的底氣。有專家表示,“雙港”資源的盤活有利於中山、江門乃至粵西地區通過海鐵、海江聯運等獲得成本更低的生產原料和運輸渠道以及更加便捷的對外貿易通道,帶動珠江口西岸經濟的提速提質。而整個珠江口西岸及粵西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將為珠海“雙港”走向國際化奠定更扎實的產業基礎。南方日報見習記者胡淨棟 陳曉圖片說明:開通國際貨運航班將推動珠海國際貨運常態化。王榮 攝迷你倉
- Nov 12 Tue 2013 09:24
國債期貨六連陰期價迭創上市新低
楊柳�一方面是成交量不斷萎縮,mini storage另一方面是利空雲集導致國債價格不斷下跌,自上周一以來,國債期貨價格走勢已經六連陰,國債期貨價格再次創下近期新低,並再次刷新上周創出的單日最大跌幅。上周四(11月7日),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312失守93元關口,報收于92.828元,跌幅0.52%,其他合約亦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而本周一,TF1312刷新上周四的跌幅,跌幅達到0.74%,連續三個交易日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報收91.7元,正式進入“91”時代,TF1403和TF1406分別報收92.3和92.8元,跌幅分別達到0.68%和0.63%。。國債現券收益率的上升也是導致國債期貨價格暴跌的重要推手。本周一,10年期國債(130018)成交利率高達4.42%,直逼2008年8月4.57%的高點。不僅如此,中國債券市場最大的兩位發行人財政部和國開行也面臨發債成本飆升的局面。國泰君安期貨研究總監陶金峰分析認為,國債期貨三個合約均創下上市以來的新低。國債期貨跌幅之快超出部分投資者的預期,也顯示國債期貨與國債現貨的不同之處。鑒於市場資金偏緊、市場利率價格居高難下、通脹抬頭,國債期貨後市跌勢難改。隨著通脹預期的增加,貨幣政策偏緊信號明顯。央行上周發佈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下階段貨幣政策應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儲存的要求,堅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平衡點。此外,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10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2%,漲幅較9月提高0.1個百分點。央行在報告中還稱,目前價格形勢基本穩定,但勞動力、服務、租金價格均存在上行壓力,對下一階段的價格形勢不能盲目樂觀,仍要繼續引導、穩定好通脹預期。而從社會融資規模來看,中國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社會融資規模8564億元,遠低於前值;中國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061億元,亦創下10個月新低。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10月份CPI小幅走高應該不會引起貨幣政策基調發生變化。盡管我們預計季節性食品需求可能推高四季度CPI同比增速至3.3%左右,但PPI仍然疲弱反映出潛在通脹壓力較小,這應當會促使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維持當前基調不變。”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央行強調貨幣政策立場仍將保持“審慎”,沒有放鬆或收緊貨幣條件的意向。它突出強調了通過逆回購操作和常備借貸便利(SLF)等各種貨幣工具適當管理流動性的重要性。總體來看,他預計未來幾個月中政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不會發生變化,信貸仍將進一步溫和增長。迷你倉
- Nov 12 Tue 2013 09:16
貨幣金融數據潑冷水的背後
□存款負增長制約貸款供給 □監管層對貨幣信貸調控趨緊 ☉記者 李丹丹 ○編輯 孫忠近日公佈的CPI、工業增加值等宏觀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勢頭較好,self storage這意味著社會潛在融資需求強勁。但出乎意料,央行11日發佈的貨幣金融數據給市場潑了盆冷水。10月社會融資規模8564億元,是三個月來的最低值。不僅如此,放在2012、2013這兩年的時間段來看,這一水平都處於低位,僅略高於今年7月。貸款則新增5061億元,創下今年最低位。分析人士稱,目前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還是旺盛的,而社會融資、貸款之所以雙雙創下低位,則受制于存款收縮、信貸額度、監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可以說,部分是季節性因素,部分則是宏觀調控部門主動調控的結果。這也顯示出,在經濟增長企穩、結構調整壓力巨大的背景下,目前高層對於貨幣信貸中性偏緊的態度。存款收縮從資金的需求端來看,三季度以來實體經濟企穩,潛在信貸需求正在擴張。但從資金的供給端來看,多重因素制約了信貸的增長。央行數據顯示,10月新增貸款5061億元,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略增9億元,但是放至今年的大環境看,較上月下滑2809億元之多,更創下今年的最低位。業內分析,這與存款負增長有一定關係。10月人民幣存款淨減少4027億元,銀行受制于存貸比限制,貸款能力有限。交行金研中心指出,季初財稅上繳較多,形成存款餘額明顯淨減少,同時規範同業業務、理財產品入賬方式調整也對存款帶來了影響。與此同時,由於3季度信貸投放步調略快,4季度銀行信貸額度總體較低,銀行為了控制全年指標,控信貸增速壓力加大。“受企業經營周期影響,一般4季度都是信貸投放的小月,我這個月經辦的對公貸款比上個月少了三成。”一位國有大行的對公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監管偏緊除卻上述因素外,宏觀調控部門對貨幣信貸的調控、監管部門對非標融資的嚴控,也是社會融資總量、信貸雙雙走低的重迷利倉原因。目前經濟增長明顯企穩、物價水平較為適宜,但經濟結構調整壓力依舊巨大,加之出于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影子銀行風險的考慮,高層對貨幣政策、監管政策仍維持中性偏緊的態度。仔細分析社會融資規模的結構,可以發現10月信托貸款僅新增404億元,同比少增1040億元,創下16個月來的新低位。“下半年以來我們團隊沒有做成功一筆項目,所有的通道業務早就依監管規定停止。”一位中型信托公司的員工告訴記者。交行金研中心認為,新增社融規模明顯收縮應主要是監管加強因素所致。從社會融資結構來看,銀行表內融資占比較高,當月本外幣貸款占社會融資總額比重超過六成。本月新增表外融資中,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淨減少398億元,同比少增1127億元。企業中長期融資意願較強,銀行表外融資規範加強,銀行主動優化表外業務都是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或超目標今年僅剩餘兩月,若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可以推測年底執行下來的信貸總額可能落于年初制定的目標之內,而貨幣數據則可能高于目標。今年年初M2目標增速定為13%左右,而新增信貸投放目標一直沒有官方數據,市場推測在8.5至9萬億元。而截至10月末,今年新增貸款已經逼近7.8萬億元,M2增速14.3%。交行金研中心則預計,未來數月新增貸款投放將略有放緩。這主要是因為經濟基本面總體溫和企穩,信貸需求有所恢複,但存款形成難度較大、貨幣政策總體中性及同業業務監管加強等多方面原因制約了信貸供給,最終在利率市場上表現為資金成本有上揚壓力。值得指出的是,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日前撰文稱,利用2002年以來的季度數據進行分析,社會融資規模與主要經濟指標均具有較高的相關性,而且存在明顯的先行關係。他測算,社會融資規模較GDP、CPI、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發電量先行1個季度。照此推測,明年年初的實體經濟會否受到社會融資縮減的滯後效應影響,值得關注。迷你倉
- Nov 12 Tue 2013 09:08
自貿區金融改革路:滲透是關鍵
劉東自貿區運行已逾一月,儲存而被認為是自貿區內改革最大挑戰的金融領域改革,由於中央銀行的金融改革細則遲遲未下發,仍顯得撲朔迷離。在上海自貿區官方網站上發起的一項“自貿區內最受關注的改革創新舉措”的調查中,24.2%的參與者選擇了“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一項,位於首位,甚至排在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22%)一項之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從上海自貿區已出台的總體方案及管理辦法來看,金融領域改革的方向大體上已經確定,目前需要討論的是,自貿區內金融改革能進行到何種地步,即“度”的問題。細則將比預期謹慎“我們現在很難說清楚到底誰才是這一金融改革的受益者,但是如果不進行改革的話,中國整體的經濟都會受影響。”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在本輪改革中,利率市場化和貨幣可自由兌換被視為是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兩塊領域,因此,中央人民銀行關於即將出台的有關金融業務負面清單管理的“細則”尤為值得關注。孫立堅認為,上海的優勢主要在於金融這一塊,“但是目前來看,金融這塊比我們想象還要謹慎一點,金融促進我們產業升級,企業走出去,高標準企業進入自貿區。畢竟是國家戰略,我們猜測金融的細則中還是會持有謹慎的態度”。孫立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針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孫立堅認為,自貿區內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會是一種階段性的推進,由於自貿區主要是面向企業,因此,利率市場化主要是在企業層面上,例如大額存款訂單的利率市場化上逐步推進。從交易的便捷性上講,自貿區內對於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比甚至是存款保險制度都應該是淡化,這可以使交易成本下降,但還是要適當地有一定調控,保持金融的穩定性。孫立堅透露,根據他們所得到的消息,自貿區內資本賬戶的進和出的額度控制比較大,每家金融公司一個額度,用完了就沒有了,“這樣即使有企業亂搞,總的額度還是可控的”。孫立堅認為,由於自貿區實行區內賬戶和區外賬戶嚴格分離的制度,目前來說,區內和區外並沒有完迷你倉打通,所以,未來將有可能出現區內和區外兩套人民幣匯率的情況。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並未肯定這一說法,連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會否出現兩套匯率,要視自貿區內銀行體系的業務操作而定。連平認為,近期貸款基準利率已經出來,接下來可能是同業拆借、大額可轉讓存單以及企業大額可轉讓存單的利率市場化,然後基準利率檔次將歸併,市場化的東西越來越多,官方的東西越來越少,因此,貸款利率已經完全市場化之一這個說法為時過早,後面還有很多東西要繼續做。如何滲透是關鍵渣打銀行環球市場部董事總經理葉長遠此前在“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表示,自貿區的“滲透”是關鍵,如果沒有滲透,沒有區內區外溝通的話,這樣的獨立自貿區是沒有意義的,前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因為滲透沒有做好,所以效果並不是太好。就上海自貿區而言,區內和區外是一種境內和境外的概念,對於境外的管理相對更為嚴格,但是,就金融服務而言,在區內和區外之間如何滲透十分關鍵。孫立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如果上海自貿區要和香港的優勢進行比較的話,區內和區外必須打通,這兩者之間不應該是分離性,而應該強調一種滲透性。遺憾的是,目前來看分離性大於滲透性,所以現在香港的優勢還是明顯存在的。連平認為,在自貿區內將會形成一個金融離岸交易市場,這一塊將來可能大大超過自貿區的在岸業務,而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之間,也是一種互相滲透的關係,離岸和在岸雖然是分開的,但是離岸可以向在岸滲透,如果沒有滲透的話,那麼自貿區金融的運行,乃至與整個自貿區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這樣的擔憂是存在的。連平表示,滲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滲透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如何把握其中的風險,這是目前需要更好把握的。未來的金融業務應該是有限滲透的離岸金融模式,就不會成為資本流入接近上海官方人士也認為,是金融就會有風險,但是不開放也不行。上海2020年建成四個中心的必要條件是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所以人民幣資本項目兌換體系是一定要推進的。關鍵是如何在推進過程中防範風險。儲存倉
- Nov 12 Tue 2013 08:56
Real-estate bubble seen bursting in China, United States: Experts
Gloomy warning comes as Chinese investors pour money into overseas commercial property dealsBy MICHAEL BARRIS in New Yorkmichaelbarris@chinadailyusa.迷你倉comAn inevitable rise in interest rates will lead to a real-estate crash in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in a decade, a conference on US-China business relations was told.“When people buy or rent real estate, the one thing they look at is, ‘How much do I have to pay per month to own it or to rent it?’” said John Allen, the chairman and CEO of Greater China Corp at a panel discussion about the investment climate in China and the US that was part of the day-long China Institute Executive Summit in Manhattan. “If interest rates rise just a little bit, the principal value of those properties drops a substantial amount.“Not this year, not next year, but certainly within the 10-year period, we’re going to see another real estate bubble burst, both in China and the US,” the former head of Bank of Boston’s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unit said on Friday. Greater China Corp is a diversified company involved in real estate, financial services, media and technology.The US Federal Reserve’s plan to wind down its monetary stimulus program has sparked speculation that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could rise from a record low. The US October jobs report indicated that the unemployment rate ticked up to 7.3 percent — well above 6.5 percent, the level at which the Fed has indicated it would start increasing interest rates. The Fed’s monthly buying of Treasury and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known as quantitative easing, keeps longer-term rates — such as mortgages — lower than they would be otherwise. Those low rates allow businesses and homeowners to refinance their debt at lower rates.Low interest rates and cheap credit fueled a surge in property prices in China starting in 2000. Real estate accounts for about one-fifth of Chinese investment. A combination of high prices and overbuilding in China have raised concerns that the nation has a real estate “bubble” that is about to burst.Allen said that “if we around the world begin to eliminate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interest rates and particularly long-term mortgage rates begin to rise from 3.5 to 4.5 to 5 percent to 10 percent, and even higher, which is where it’s been historically, the prices of the real estate to either lease or acquire are going to drop precipself storagetously.”Several analysts told China Daily in July that a crash in China’s real-estate market was unlikely, due to the growing nation’s resilience to the market’s gyrations.Youguo Liang, a former managing director of Prudential Real Estate Investors, a unit of New Jersey-based Prudential Financial Inc, said that as long as China remained in a “growth cycle”, it could absorb the expansion in its real estate market.China’s per capita GDP is still “very low” — not only for a developing economy, but even for a developed country, Liang said.“There’s still tremendous room to grow,” he added.Moreover, he said, the country’s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centralized system of government gave it the power to use policy to effectively manage real estate market swings.A slowdown in Chinese real estate would adversely affect companies that sell to China’s property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well as those that export to countries exposed to the Chinese housing market.Meanwhile, Chinese investors continue to pour money into US commercial real estate deals despite China’s recent economic slowdown.Last month, Shanghai-based Fosun International Ltd — the investment firm headed by billionaire Guo Guangchang — agreed to pay $725 million for 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 a high-profile 60-story office tower in New York’s financial district.In June, a group led by real-estate tycoon Zhang Xin acquired a 40 percent stake in the most expensive US building — the General Motors office tower in midtown Manhattan. Big commercial real-estate deals also have been made by Chinese investors in San Francisco, Los Angeles and other US cities.The panelists also talked about investment trends.Wendy Cai-Lee, head of East West Bank’s US Eastern Region, said Chinese investors “want to diversify risk and are looking at things that have strategic value in order to grow their business domestically in China rather than in the overseas market’’. But those investors also are trying to go global, she said: “They’re looking for global brands, looking for additional channels outside their domestic market.”The other panelists included Zhang Lanlan, president and CEO of 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 USA, and Harvey Fine, managing director, global investments and strategies, at the Fosun Group. The moderator was Adi Ignatius, editor-in-chief of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迷利倉
- Nov 12 Tue 2013 08:48
馬來西亞
(彭亨 雲頂10日訊)馬來西亞黃氏登進家族會首次承辦“2013年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第11屆第3次懇親大會”,self storage來自13個國家與地區的黃氏宗親組織,踴躍參與其盛,參與人數超越2千人的原定目標,共有2千500人出席。馬來西亞黃氏登進家族會會長兼大會主席拿督黃忠勝指出,我國首次承辦世黃大會,全球宗親齊聚一堂來弘揚祖德,遠道而來的國外宗長宗親佔了約四分之三。逾60個國外宗親團體以及馬來西亞黃氏聯合總會41個屬會的宗親聚集一堂敦親睦誼,促進全球黃姓族人交流開拓商機。“江夏之夜”懇親歡迎宴黃忠勝今晚在“江夏之夜”懇親歡迎晚宴上致開幕詞表示,世黃大會為來自世界各國的宗親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不僅能夠促進宗親們之間的關係,也能夠展開經貿合作的管道。黃木河:多元種族特色吸引遊客世黃副理事長兼大馬黃氏聯合總會總會長黃木河說,我國不僅富有多元迷你倉族的文化特色,也有許多著名的旅遊勝地,當中民族特色更是吸引遊客來馬的特點之一。“我們希望來自全球各國的宗親能夠藉此機會順道到我國各大著名旅遊勝地遊玩,以更瞭解我國風土人情,把最美麗的回憶帶回各自的國家。”大會也在晚宴上推介《黃氏名人錄.成功之約》,收錄了近20位在不同領域取得成就的黃氏名人的訪談,包括大會十多位贊助人的奮鬥故事,並撰文介紹我國獨立以來的4位黃姓部長。“江夏之夜”懇親歡迎晚宴在雲頂國際會議中心(GICC)隆重舉行,延開180席,場面熱鬧。出席嘉賓包括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理事長黃大慶、名譽理事長黃明頂、黃德新、黃慶老、副理事長黃福根、黃英超、黃煥明、理事黃孔威、監事黃尚炘、監事人黃崇勝、副監事長黃印華、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副省長黃漢山和夫人黃雪媚、秘書長黃文慶、籌委會主席拿督黃振興、毛里裘斯代表黃杏娥及楊宗貴。;mini storage
- Nov 12 Tue 2013 08:39
跨國銀行研禁用網上聊天室
網上聊天室對話內容,mini storage成為國際監管機構調查銀行交易員有否串謀操控匯率焦點。《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摩通與瑞信等銀行正內部討論應否關閉網上聊天室,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瑞銀、花旗等銀行,也評估監管聊天室等電子通訊標準。防交易員不當互通消息目前外匯、大宗商品、股票以及固定收入資產交易員,很多時採用「多種交易商聊天室」聯絡,透過彭博通訊社終端機,把銀行之間與客戶連繫。近期香港、英國、美國及瑞士監管部門,正調查至少10 間大型銀行試圖操控外匯市場。美國司法部稱,其反壟斷部門正參與調查,質疑銀行間互通信息可能妨礙市場公迷你倉競爭。知情人士稱,「The Cartel」等聊天室是調查重點之一。《華爾街日報》早前引述消息人士稱,調查聊天紀錄顯示,有交易員曾開玩笑說有能力影響匯率,且似乎不當地與對手互通消息。監管機構在調查銀行業涉嫌操縱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案時,亦發現交易員涉嫌在聊天室操縱息率。知情人士稱,摩通數月來都為收緊聊天室使用進行內部討論,並正研究一對一的電話和電郵通訊,能否取代聊天室的角色,預計評估將於明年初完成。摩通和其他銀行的評估重點,是聊天室是否會鼓勵交易員不當地互通消息,引致監管機構採取行動。(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文件倉
- Nov 12 Tue 2013 08:32
�指有重越三關之勢
周一亞太區股市對上周五美股再創新高反應平淡,迷利倉區內多個市場反覆偏軟,日本股市在日圓跌穿99關而上升1.3%表現突出,印尼則跌0.78%表現較弱。內地及本港股市均呈現先低後高走勢,上綜指曾跌穿2,100關見2,094,不過午市在金融股帶領下重上2,109報收,倒升0.16%。港股表現盡顯好淡大戶角力,早市高開37點後便反覆回落,低見22,688,最多跌56點,但午市在內地股市低位回升後,期指市場率先轉炒高水,帶動大市反彈,除了匯豐(0005)全日挺升外,重磅股中移動(0941)及內銀、石油股成為觀望資金追捧對象,�指輕越23,000關,高見23,124,最多升380點,收報23,069,全日升325點或1.43%,成交增至528億元。大市自上周五連跌後,昨天再試22,688水平後拗腰抽升逾300點,並收復10天、50天線,有利月內大市再向23,500/23,600推進。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四天會期今天結束,在經濟結構等重大改革措施公布前,大戶「刻意」壓市五天半之後,午市終發難挾倉推升,輕破50天線22,968之後,一度飆升上23,124,連10天(23,056)、20天(23,083)亦衝破,一口氣「過三關」的場面,激勵人氣,淡友補到氣咳。中資金融股大勇 信心回升中、美、歐最新經濟數據勝預期,有利環球經濟復甦步伐,上周五美股迭創新高迷你倉金融、資源股成為領漲板塊。昨午港股發力追落後,金融、資源同樣成為受追捧對象,相信有傳統基金已把握趁低入市機會。匯豐挺升1.5%收報86.75元外,內銀一二線行均有悅目升幅,並以招行(3968)升2.9%收報15.14元最省鏡。至於四大行中的工行(1398)收報5.36元、建行(0939)收報6.04元,分別挺升2.6%和2.3%,成交均逾10億元;中行(3988)亦升1.9%收報3.61元,同逾10億元大成交;農行(1288)收報3.72元,升1.9%;交行(3328)、信行(0998)分別升2%、1.4%。此外,內險股的新華(1336)升3.9%,平保(2318)及太平(0966)各漲2.3%及3.3%。中資金融股大勇,代表市場信心已回升。資源股獲資金追捧三中全會前夕,已有較多資金淨流入水務、基建、紡織、百貨超市、硬件設備及證券等板塊,昨天金融股發力,顯示觀望資金已然入市追貨,而資源股中的石油、煤炭股亦成為追落後對象,石油股中的中石化(0386)及中石油(0857)都升逾1.5%,中海油(0883)升1.4%。中煤能源(1898)及神華(1088)均升0.8%。�指重越10天、50天線之後,20天線很大機會也在今天收復,10天線亦有勢升穿20天線,技術走勢已有「過三關」轉好跡象,有利吸引資金回流,向23,554的上月阻力推進。自存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