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湖北日報訊 記者程鳳 通訊員劉婕 張鏑2011年9月,自存倉任本榮等3位非遺傳人的非遺作品進入旅遊大市場。去年8月,我省首個非遺生產性保護傳承園開園迎客,形成一個展示、表演、銷售“非遺”項目的產業鏈……近年來,武漢非遺項目市場化之路越走越暢,但搶注商標、假冒產品等現象也漸漸升溫。武漢文化名片期盼商標保護。闖市場需商標助力“武漢雖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文化,可是有意識申請註冊商標保護的較少,很多商標資源頻頻被其他城市佔用,”商標處稱,源於蔡甸的知音文化中的“知音”二字,已在多類別上被搶注。武漢旅遊名勝的部分商標也頻遭搶注,東湖、木蘭、磨山等字眼,在多個企業或個人申請的商標中均可見到。“有些產品打著我們的旗號在市面上出售。這有損挑花產品的市場信譽度,也不利於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國家級非遺項目黃梅挑花代表性傳承人石久梅兒子陳曉鴻說。今年5月,他將“石久梅”三個字註冊了商標。商標處建言,非遺項目若有產品闖市場,應盡早註冊商標,防止迷你倉場侵權等現象發生。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姚偉鈞稱,把地域文化註冊成商標,除了經濟效益,也是一種保護、傳承和弘揚當地文化的有益途徑。商標潛力需挖掘註冊了商標並不意味著從此“高枕無憂”。據統計,自2011年起,市工商局共指導註冊歷史文化商標500余件,文化商標申報認定省、市著名商標100余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請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件。“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商標處建言,“商標一定要用在商品上,商品要與商標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吻合。這樣的商標才有生命力,才能成為城市名片。”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武漢分所律師蘇國森稱,商標需要後期的有效管理,如完善使用體系、注意宣傳引導等。據悉,因品牌化和規範化管理,地理標誌商標產品價格必然上漲,洪山菜薹就從註冊前2008年的2元一斤漲至如今的20元左右。原本無價格優勢的非遺產品如何應對?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長夏日新建言,漢繡等文化名片可合理利用商標,多樣化開發產品,走高中低不同等級的市場。mini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