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城市群的地方遠離市場主體、產業基礎薄弱和生態普遍脆弱,迷你倉庫那種以招商引資為主導的傳統工業化路子,第一不可能,第二意味著災難。□王志綱 王志綱工作室戰略研究院院長一個地方沒有合適的產業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樣,長續發展成問題。許多地方很重視產業,但是產業不等於工業,不顧資源稟賦,不靠產業基礎,不看比較優勢,而以行政命令強行推進工業集聚區的做法並不少見,危害極大。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通常分為外源型和內生型路徑。以珠三角為例:早期的深圳、東莞為代表的地區更多是外源型的,如長安鎮、虎門鎮、厚街鎮等;以順德、中山、南海為代表的地區更多是內生型的,如北滘鎮、容桂鎮、小欖鎮、古鎮等。這兩種模式的形成有著內在的機理和經濟規律。前者是依托便捷交通和毗鄰香港的優勢接受外來的產業轉移,後者“以港為師”大力發展自主產業。在珠三角國際大轉移的背景下,珠江西岸城鎮的生命力更為強盛。深圳得天獨厚已經完成了轉型,順德正在轉,而東莞這些就比較難。如何借勢借力,借用外源型的機會變成內源性的動力,是任何一個著眼長遠的地方必須思考的問題。遠離城市群的地方遠離市場主體、產業基礎薄弱和生態普遍脆弱,那種以招商引資為主導的傳統工業化路子,第一不可能,第二意味著災難。它們需要另辟蹊徑。典型的如麗江。總結其發展經驗,我想無非把握住了天時、地利、人和。所謂順天時,抓住了休閒浪潮,把旅遊作為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從昆明世博會就開始布局,把世界請進來,到去年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05.5億元,成為支柱產業;所謂合地利,就是保護和挖掘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文化,如納西古樂、東巴文化、茶馬古道、麗江古城和古建築等;所謂在人和,一是科學決策,在頂住業績壓力的情況下,走一條保護自然生態、尊重歷史文化的發展之路;二是大�經營,如阮儀三先生為震後麗江成功“申遺”;如鬼才宣科把東巴文化帶向了世界;三是市場參與,一批喜歡麗江的企業投資,孵化出來的酒吧文化還走向上海新天地、北京什剎海等,繼續“小資天堂”故事。這種模式短時間不像工業項目那樣來得快,但是對於就業、對於城市個性非常重要。要促使更多地方選擇這種模式,有必要重新評估一下發展目標,把就業放在比產值更重要的位置上。以前在“土地-資本-勞動力”三要素傾向于補貼資本,因為你要吸引別人來投資,別人就稱斤稱兩比較你的優惠條件。今天的瓶頸在勞動力,要把對資本的補貼轉變成為對勞動力的補貼。這樣一些並非資本密集型,但是能夠吸引勞動力的產業就能落地。城鎮發展關鍵在“找魂”,找到具有唯一性、權威性、排他性的競爭優勢。俗話說“人有精神老病少,地有精神土生金”,一個地方有了魂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
- Jul 13 Sat 2013 11:11
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在“找魂”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